发挥专业优势,浙艺“三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自2019年4月正式开展“三服务”活动以来,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服务解决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截止目前共查找并解决问题50余项。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着眼服务基层,结合教学实践、学生实践,“围绕一个点、盯紧一件事、组建一张网”,主动践行“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仅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出动师生近300人次,赴全省相关市县、农村开展文物修复、培训、演出、展览、电影放映等“三服务”活动近30次,服务基层群众近5000人。



围绕一个点,全程参与,实现全方位服务
仙居县横溪镇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口帮扶点,学校在仙居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派驻农村指导员,实行为期两年的常驻服务。对横溪镇??庄村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群众需求,从该村“文化礼堂”改造和“白冠山”旅游资源开发两方面着手,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一是做好农村文化礼堂改造。包括礼堂外立面改造、内部铭文砖专题馆展示、乡村记忆馆陈列、文化礼堂内景环境重建等一系列建设与设计,学校师生参与设计、制作、陈列的全过程,改造后文化礼堂焕然一新,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二是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庄村现有“白冠山”旅游资源,结合横溪作为革命老区,以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打造了一台横溪·白冠山杜鹃花节。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排练,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遍遍雕琢细节,用精彩的节目,把观众们带回长征,感受红军那可歌可泣的英雄风采。三是发挥实践基地功能。将仙居特有的文化基因和诗画山水,融入学校各系各专业特别是音乐系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仙居县“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仙居”双赢目标。暑假期间,学校乡镇文化员定向培训班师生来到仙居,参观学习国家非遗项目白塔无骨花灯的制作过程,聆听文化站长的现身讲解。学校文化管理系师生为仙居农村文化礼堂送上了精彩的演出,影视技术系师生则将电影送进了??庄村、四都村等。


盯紧一件事,解决难题,实现精准化服务
积极参与地方戏曲剧种传承保护,协同推进“五个一计划”。2019年6月,学校与松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做好“松阳高腔”抢救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全面深入的文化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和松阳县文化名县的打造。为切实落实合作协议,8月25日,学校启动了为期5天的“松阳高腔”传承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团是学校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被团省委列为2019年全省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学校多个系部近90名师生深入松阳县中小学、村镇等开展艺术支教、专题研讨、曲谱整理、教学影像资料制作、专场演出等活动。本着“按需设项”“精准服务”的原则,在活动前开展了需求对接。组织“松阳高腔全谱抢救保护工作方案”专题讨论,之后影像及曲谱整理分队走进“松阳高腔”发源地玉岩镇,观摩香乳山庙会民俗文化节,对演出进行摄录并深入访谈,了解其采用的伴奏形式、演唱句式词格特点、行腔中常用衬词,以便更精准的用曲谱、影像等形式还原“松阳高腔”的韵美。戏曲支教小分队与玉岩实验教育集团“松阳高腔”社团的30名同学结成对子,进行了为期5天的戏曲形体专题辅导,并参加了8月30日晚上的“松阳高腔”传承保护暑期社会实践专场演出。下一步,学校还将结合办学特色和“松阳高腔”传承保护需要,进一步落实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非遗传承、文创设计、文物保护等方面开展服务与交流。


组建一张网,畅通渠道,实现常态化服务
结合学校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学校建立了“三服务”活动办公室,负责“三服务”活动的协调推进、统计上报、跟踪督查,实现服务常态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谋好开局。一是继续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点单服务。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小分队赴上虞、椒江、临海、仙居、三门、嵊州、天台的1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综合汇报演出、舞蹈专场、送电影等服务,直接服务群众2000多人。二是开展培训服务。8月17日,举办2019年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越剧专业演员系列培训班,分为越剧花旦小生基础班、花旦小生提高班和展演入围剧目专业培训班多个班次,共计260名学员参加。下一步,还将在宁波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舞台音响调音师、钢琴调律师培训班。三是开展文物修复与保护实践。受义乌邀请,学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10名师生,在暑假期间,赴义乌桥头遗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物修复工作,将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接轨,通过“师带徒”形式进行岗位技能实地训练和技术积累,践行现代“工匠精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