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在路上|我校与楼塔镇研讨“细十番”传承发展 开辟校地合作新路径
10月20日下午,萧山区楼塔镇人民政府文教卫副镇长朱米华一行来我校,就深化楼塔“细十番”传承发展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交流。校党委副书记夏开堂,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向东与交流团座谈。音乐系、学工部、团委负责人,校青年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团部分教师参加座谈。
夏开堂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表示,浙艺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入选“双高”建设的艺术职业院校,与楼塔的友谊源远流长。学校高度重视发挥艺术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一直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互赢共建工作。2016年,学校在楼塔镇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基地”;2017年,楼塔“细十番”走进学校课堂,参与“综合展演季”演出;2018年,学校与楼塔镇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细十番’保护传承弘扬协议三年计划》;2019年,学校综合全校27个优势、特色专业,吸收82名青年骨干教师成立青年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团;2020年,校地的友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继续延续。近五年来,校地合作让传统“非遗”文化走进91111威斯尼斯人,让院校“科班”教学深入民间,打造了一支由“老中青”组成的“细十番”国遗项目传承人梯队,让传统音乐走出一条扎实、有序的传承、保护、发展的新路子。
朱米华代表楼塔镇人民政府感谢浙艺多年来为增强楼塔文化软实力做出的努力。她表示,四年多来,浙艺青年师生风雨无阻坚持每周末赴楼塔开展“细十番”新传承人培训志愿服务,年均开展教学40余场,覆盖1000余人次,不仅对流传曲目的记谱、演奏法等进行了规范,更将教学辐射到镇村普通民众、儿童,培育起一大批“新传承人”,为楼塔“细十番”的传承发展输送新生力量。在楼塔镇创建浙江省风情旅游小镇的进程中,校地的合作必将焕发新活力,开辟新路径。
团委书记郑吟代表浙艺青年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团汇报了楼塔“细十番”传承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近年实施情况。音乐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吴樟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楼正寿等就项目未来可持续发展做交流。
青年教师代表、琵琶专业副教授赵瑾发言:“作为一名琵琶教师,与其说我们在为楼塔镇的传承学员们教授技艺,不如说楼塔镇的传承基地与我们是互哺互育的共进关系。楼塔镇是楼塔‘细十番’的保护地、发源地,只有在清澈的源头活水的滋润下楼塔‘细十番’才能够生生不息的发展,希望楼塔‘细十番’能够带着楼塔人共同创造生机勃勃、有声、有意味的文化生活。”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细十番”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热烈真诚的讨论交流。马向东作总结讲话,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出希望,既要传承弘扬“细十番”,更要提升拓展创品牌,青年教师们要加强研究和创作,让浙艺精神在古韵楼塔中生根发芽,努力打造校地合作的“浙艺样板”。
楼塔“细十番”传承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起源于2016年,几年间,由校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多次前往楼塔调研,学校各系部纷纷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献计献策,为地方发展注入高校办学特色元素。校地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古韵楼塔的文化基因和品牌价值,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结合,致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楼塔“细十番”音乐进课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题讲座,在校生与“细十番”协会民间艺人同台演奏、“非遗”科研创作、成果现场展示等工作相继开展,共同搭建传承传播平台,为楼塔地方发展及“细十番”项目保护发扬助力。
学校将楼塔镇作为“双百双进”实践基地,定期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举行“践行新思想 奉献新时代”专场演出、“匠心之路在楼塔”学生作品展等,青年师生带着节目、露天电影、漆器、扎染、金缮、文物修复作品等陆续来到楼塔镇各社区居民身边,围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反邪教知识进乡村、老屋改造等开展社会实践,助推地方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