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在全省非遗展示场馆(传习所)建设及展陈设计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
近日,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非遗展示场馆(传习所)建设及展陈设计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我校美术系教师陶靓子的论文《戏曲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形式表达——以青衣主题旧物改造装置艺术项目为例》荣获二等奖,文化管理系教师陈沁杰、刘秀峰、齐磊等团队的研究成果《“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手工艺系列作品展——手艺密码‘变’”展陈内容设计研究》喜获三等奖。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提升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理论研究水平,促进我省非遗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结合我省非遗馆建设工作进度及各地建设非遗馆的实际需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自今年4 月开展了2021年非遗展示场馆(传习所)建设及展陈设计研究成果评选活动,活动得到全省各地非遗展览展示和传播领域工作者和相关从业者、研究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完整成果31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
陶靓子是美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其成果论文《戏曲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形式表达》发表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北大核心),为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戏曲元素艺术装置创新探索》的研究成果。成果相关《青衣倾城》系列装置作品,为2019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视觉艺术项目《戏曲元素艺术装置系列作品主题创作交流》项目其中一组作品。以青衣主题旧物改造装置艺术创作项目为例,提炼经典戏曲人物特征,将“戏曲”“符号”“艺术装置”“旧物改造”这些不同领域的元素相结合,尝试用戏曲青衣元素来改造回收的旧物,创作具有强烈装饰色彩的装置艺术作品,并在实践中分析戏曲元素艺术装置艺术语言呈现方式,探寻传统戏曲文化新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而文化管理系的获奖项目则是对《手艺密码·“变”》展览的进一步延伸,该展是文化管理系民族传统技艺专业毕业展的延伸。展览由6类手工艺类非遗组成:陶艺(龙泉青瓷)、印染、石雕、雕版印刷(木版水印)、刺绣和首饰,展有历代收藏品、当代大师作品、院校师生作品314件(套)展品。展出期间,文化管理系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公司、浙江工业大学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共同研讨传统手艺的“守与创”“常与变”“非遗进91111威斯尼斯人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等话题,破解手艺传承中的“密码”。基于本次展览和研讨会,研究成果《“威尼斯welcome登录入口手工艺系列作品展——手艺密码‘变’”展陈内容设计研究》在手艺之“变”之于器物、可持续性和职业教育方面做出阶段性的研究总结。
据了解,文化管理系自2017年开设“民族传统技艺”专业,成立了民族传统技艺研究所以来,积极开展非遗研培计划,牵头制订教育部行指委民族传统技艺教学标准,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